日期:2025-4-18
由浙江大学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亚洲文明研究院三院共同支持,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钟子逸基金资助,刘进宝教授主编《丝路文明(第九辑)》于2024年11月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
![]() |
《丝路文明(第九辑)》封面
本辑延续了该系列深耕丝绸之路文明史的学术传统,汇集海内外学者最新研究成果,涵盖历史、宗教、考古、文献等多个领域21篇成果,聚焦“文明互动”与“交通网络”两大主题,以跨学科视角呈现丝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如:杨巨平《希腊文明与丝绸之路关系综论》从宏观视角解析希腊化遗产对丝路文明的影响;王子今、刘屹等学者则从蜀道、葱岭古道等具体路径切入,探讨陆上交通与跨区域文化交流的关联。鲁西奇对汉唐滨海港口的考察与阿布都沙拉木·克热木对阿姆河下游绿洲农业的研究,揭示了海上与内陆丝路经济网络的复杂性。国际学界成果亦被引入,如日本学者荒川正晴对玄奘与吐鲁番的考辨、英国学者沙木·冯·谢克对吐蕃禅宗敦煌文书的分析,展现了丝路研究的全球对话。从新材料与新视角研究的有:梁霞结合敦煌文献重审晋唐求法僧在菩提伽耶的活动,徐伟喆利用碑刻考证宋代天竺僧人来华史实,陈菊霞等以佛钵为线索钩沉元代中斯交往,均体现出“以小见大”的学术创新。
本书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既为专业研究者提供多元方法论参考,亦为公众理解丝路文明交融史打开新窗口。作为丝路研究领域的重要年刊,《丝路文明(第九辑)》的出版将进一步推动跨学科丝路文明研究的纵深发展。
《丝路文明(第九辑)》目录:
001/ 杨巨平:希腊文明与丝绸之路关系综论
009/ 王子今:蜀道与丝绸之路交通
019/ 刘屹:葱岭古道上的中国旅人(两汉篇)
039/ 孟宪实:通往天竺之路——丝绸之路的记载倾向
055/ 鲁西奇:汉唐时期的滨海港口
095/ 梁霞:晋唐求法僧在菩提伽耶的求法与巡礼活动考——兼论义净“大唐西国无寺”说
109/ [日]荒川正晴著,冯培红 译:玄奘与吐鲁番
123/ [英]沙木·冯·谢克(Sam van Schaik)著,牛宏、刘霁 译:吐蕃禅宗的授受与传承——对敦煌藏文禅宗文书IOL Tib J710的分析
135/ 李韫卓:敦煌文书所见僖宗朝西北藩镇交通史事考——以朔方军为中心
153/ 徐伟喆:宋初天竺宝安寺僧吉祥等入华事迹新证
167/ 陈菊霞、陈代枫:元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交往——以佛钵为中心
181/ 阿布都沙拉木·克热木:16-19世纪阿姆河下游绿洲灌溉农业考察
197/ 甄广成、白玉冬译:学问人生——森安孝夫先生学术生涯回顾
247/ 刘进宝:如何守护好敦煌石窟?——读樊锦诗《敦煌石窟守护杂记》
255/ 付马: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对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推进——荣新江《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读书笔记
263/ 韩树伟:沙海现蜃楼 尼雅跃古卷——读刘文锁译注《新疆出土卢文书译文集》
269/ 曾磊:评王子今著《先秦两汉时期:早期海上丝绸之路》
275/ 陈丽娟:《1909-1910年俄罗斯新疆探险考察队初步简报》出版
94/ 闫丽:浙江大学代表团赴法国参加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134/ 宋翔:黄侃致陆宗达书信一封考证——兼论民国学人署日“阴、阳历”混用问题
166/ 闫丽:交流与合作:丝绸之路研究的新进展之“百济与丝绸之路的相遇”
作者:汪正一(编辑部)
编辑:《敦煌研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