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分享会(第五期)综述: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建筑图像研究

时间:2021-07-22 11:09:28 来源: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 作者:文/孙卓 图/孙毅华、王佳 点击:

2021年7月15日,由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和佛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分享会”第五期在院小报告厅举行。本期分享会的主题是《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建筑图像研究》,分享嘉宾是敦煌研究院孙毅华副研究馆员。


A1.jpg


图1.分享嘉宾


A2.jpg


图2.与会情况


此次分享会内容主要包括:佛寺建筑群、佛塔建筑、世俗建筑、单体建筑和建筑细部技法特征五部分内容。孙老师化繁为简,系统解读了敦煌壁画中唐代不同时期的建筑图像,综合梳理了图像中建筑的诸多特点。


一、佛寺建筑群


唐代的佛寺建筑群延续前朝,遵循了由简单到繁复的演变过程,在群体布局中更是运用多种形式的单体建筑,组合成群,无一雷同。孙老师通过大量洞窟实例,让大家了解到敦煌壁画中在不同时期所绘制出的佛寺建筑群。比如盛唐时期开凿的第225窟,其龛顶绘制了一幅构图简洁的阿弥陀净土变,佛及菩萨之后的背景是一殿双楼,殿与楼之间有S形的曲廊相联,构成了凹形寺院的主体建筑群,这种布局是壁画中寺院的基本格局,广泛应用于寺院中。殿楼之前有矩形的莲池,象征西方净土的七宝池、八功德水。


A3.png


图3.一殿双楼-第225窟龛顶-盛唐 


又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涅槃窟”第148窟,在洞窟南壁绘制的弥勒上生经变中的兜率天宫,平面呈“凸”字形,中部一大院,两侧各一小院,小院中又用回廊分隔为前后两进院落。正面回廊中有三开间的中门,左右两院各设偏门,形成三门之制,整座寺院布局合理,周围廊道环绕,规模宏大。通过孙老师的讲解,我们可以发现从初唐、盛唐洞窟中的大幅经变画到中唐、晚唐时期的屏风画,都出现了不同形制的佛寺建筑群。


A4.png


图4.兜率天宫-第148窟南壁-盛唐 


二、佛塔建筑


这一部分孙老师将壁画与实物照片结合起来展示佛塔的建筑形制。佛塔的形式是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发展而产生的,是壁画中变化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自唐以后,塔的数量大增,形象逐渐趋于华丽且形式多样。孙老师在这部分介绍到,敦煌壁画中出现的佛塔建筑有:窣堵坡、多宝塔、单层多宝塔、窣堵坡式多宝塔、殿堂式多宝塔、吐蕃式单层多宝塔、圆形单层砖石塔、单层舍利塔、天宫塔院、西域式塔院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盛唐第23窟南壁绘制的单层多宝塔与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件铜塔几乎完全一样,这也是壁画与实物相互印证的一个很好的实例。


A5.jpg


三、世俗建筑


第三部分孙老师就城垣、宫廷和民居等典型世俗建筑类型进行了讲解。尽管壁画内容反映的是佛国世界,但壁画的制作者却无法摆脱世俗的影响,中古时期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形式也被描绘在壁画之中。


城的形象是壁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建筑类型,在敦煌壁画中几乎各个时代都有,最早的建筑画中就有城楼的形象,以后各时代都将带有时代印记的城绘制在壁画中。敦煌壁画中城的类型种类繁多,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所有城的类型。城的建筑材料与装饰只能凭借画家绘制的图形进行判断。如唐代的城大多用土红色的横线条表示夯土城,用方砖贴面包裹城墙作为装饰,中唐壁画中出现用方形或菱形花砖包砌城门墩台的形式,使城门墩台更显华丽。城门前的“棨戟”制度和城的城门道数量则反映了城的等级,一至五道门的城门在敦煌壁画中都有体现(如图7)。除此之外城还有角楼、马面等防御功能部件。


A7.jpg


图7.五门道城门-第138窟北壁-晚唐


宫廷建筑画是唐代观无量寿经变中未生怨故事里必须表现的建筑形式,以描绘发生在皇宫里的宫廷政变。壁画中根据不同的时代和绘画方式及绘画位置的变化,表现出许多形式各异的宫廷建筑,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画的内容。


住宅是各个时代建设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由于贫富差别,住宅的规模和形式表现得千差万别,加之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住宅比较难于长期保存,所以敦煌壁画中提供的住宅形象更显其珍贵。下图这处民居宅院,外有厚实的夯土围墙,内有一周廊院,院中有正房、偏房等多处房屋供家族居住。这样的形式在敦煌一直延续到近代。


A10.jpg


图8.民居宅院-第23窟南壁-盛唐


四、单体建筑


单体建筑方面孙老师主要介绍了殿、堂、楼、阁、台等及保留在文献中已消失的建筑。


敦煌壁画中早期多为一宇一室的孤立建筑,自初唐始,于一壁之幅表现佛所主持的各种净土世界说法场景的大型寺院建筑群。在这些寺院建筑群的组合中,是由各种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单体建筑互相搭配,组成主次分明,起伏有致的建筑群落,而构成寺院建筑群的单体建筑类型繁多,常见的有殿、配殿、堂、楼、阁、角楼、碑阁、钟台、经台、门、廊、露台、塔等。各种单体建筑就如棋盘中的各个棋子一样,有着各自固定的功能和形体。在不同的民族对西北边陲的统治中,敦煌壁画的建筑画又融入了新的特色,出现了不少异域风格的作品。


A8.png


图9.单体建筑


五、建筑细部技法特征


建筑细部主要是将组成建筑的各个部分拆分开来,有台基、栏杆、地面铺装、墙、窗、柱、斗栱、障日版、屋面各部分等,孙老师通过对建筑细部技法的研究和解读,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不同构建的演变发展史。


台基是房屋的基础,自唐代出现大幅经变画后,台基就在画面中起着连通、分隔和装饰的作用,建筑之间的通道,佛、菩萨讲经说法的平台,伎乐表演的舞台都由台基承载。初盛唐时起于地面的多是青砖砌筑的素平台基,上有栏杆与铺装地面。出于水面的台基有出水平坐式和实心砌筑式,与上部的栏杆构成虚实相间的画面。盛唐第172窟中的台基立面装饰各种图案,台基上的栏杆中间装饰华板或勾片,节点处用金属包镶,形象华丽。有的台基地面上绘出方格与莲花图案,表示花砖墁地。石窟中保存了大量的花砖遗存与壁画形成呼应。中唐时的台基全部装饰的繁复华丽,好似石材雕刻,与同时期建筑的繁复装饰相呼应,晚唐台基延续前三个时代的形式。


斗栱是中国建筑中最具有特色的构件,也是判断古建筑时代的重要依据。在敦化壁画中,初唐初期的斗栱延续了隋代不出挑的形式,随后发展了出挑,甚至在侧面可以看到出头的昂,层层挑出的栱和昂的运用,使斗栱形式逐渐复杂;盛唐的斗拱显示了唐代建筑巅峰时的粗壮雄浑、出挑深远的意境,且已出现等级区分,不同形式的斗栱,被用于不同等级的建筑上;中唐时期的斗栱继续延袭盛唐形式,在运用上出现繁简不同的各式斗栱,从四铺作一直达到七铺作。并增加了补间的斗栱数量;晚唐斗栱在延袭盛唐形式下又有所发展,如批竹昂耍头的出现。


A9.png


图10.斗栱-第231窟北壁西-中唐 六、结语


唐代艺术的辉煌使壁画中的建筑图像,无论从整体到局部,都表现得更为真实完整,如组成建筑群的各种单体建筑有殿堂、楼阁、台榭、回廊等;而城的表现有城门、城楼、角楼;佛塔的造型更是千变万化;其它社会生活的方面有厩舍、茅庵、草棚、屠房、监牢、桥梁、坟墓等,它们用途各异,形式多样,至于建筑的局部及细部如台基、须弥座、阶陛、散水、栏杆、柱枋、门窗、各种斗栱、屋檐、各式屋顶、瓦饰、脊饰、塔刹、相轮等都有具体细致的描画,成为造型优美、比例合度的建筑形象。因此说唐代壁画中的建筑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现实的反映,通过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互动问答


提问1:赵声良先生曾在文章和讲座中提到古人“舍宅为寺”的行为,这些宅与当时的园林建筑有什么联系?


孙毅华:壁画上的寺院图像并无许多园林建筑的描绘,完整的园林建筑画像更是罕见,不能体现与当时园林建筑的关系。


提问2:敦煌石窟中建筑图像的写实性与可靠程度如何?


孙毅华:前面提到的第23窟南壁所绘的单层多宝塔和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铜塔非常接近,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此类图像的写实性。其他图像的写实程度还有待学者进一步证实。


提问3:翼(叶)形栱的发现对断代有无指导意义?


孙毅华:第361窟、第61窟、第246窟等处存在翼(叶)形栱图样,它出现的年代比较早,在断代研究方面的意义仍可进行深入讨论。


提问4:第172窟北壁佛寺建筑群图像解读有两种主流说法,一为三重大殿,一为两重大殿,哪种说法更为合理?


孙毅华:考虑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两重大殿的说法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