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第二十三讲成功举办

时间:2022-04-27 18:18:02 来源:敦煌研究院 作者:文/闫文曦 点击:


A1.jpg


2022年4月26日,由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佛学研究中心以及敦煌学信息中心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第二十三讲成功在线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姚崇新教授主讲《关于咸阳成任东汉墓出土金铜佛像的几个问题》,由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研究员主持。院内外专家学者、各大院校师生及敦煌学爱好者近300人在线参加了本次讲座。


A2.png


姚教授重点关注2021年5月咸阳成任东汉墓出土的两件金铜佛像。其中一件为释迦金铜立像,着通肩袈裟,衣纹密集,具有犍陀罗特征,肉髻为磨光馒头状,面相中式;背部中空,正中横出扁平状插榫,用于插接背光。另一件为五尊佛组合金铜造像,皆为结跏趺坐禅定佛,佛衣贴体,衣纹较少;下部正中为插榫。


A3.png


首先,姚教授介绍了这两件金铜佛像的基本情况,根据造像的体量、磨损情况及中古时期携带微型佛教造像的文献记载,初步认为这两件造像可能为盗墓者随身携带的便携式造像,在盗墓过程中不慎遗落在墓室中。其次,他细致地分析了我国独立佛像出现的时间以及金铜佛像出现的时间,提出无论传世文献,还是考古发现,都可以证实我国本土制作的体现佛教宗教信仰意义的独立佛像早在东汉中期就已出现,而我国金铜佛像的制作最晚于东汉后期也已经开始。同时,为进一步论证,他还将这两件金铜佛像与汉代佛像和十六国金铜佛像做了比较,指出这两件金铜佛像在造像题材和内容方面,与十六国时期的金铜造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且五佛组合的造像题材最早出现于十六国时期。此外,他还用河北汉墓中发现的十六国时期造像加以佐证,并从科技考古的角度对比分析这两件金铜佛像,发现其制作方法,甚至是细部的处理与十六国时期的金铜佛像完全一致,它们所含成分也与十六国时期的金铜佛像基本相同,均为铜、锡、铅的合金。


讲座最后得出结论,无论从传统的佛教考古层面,还是从科技考古的数据来看,成任东汉墓出土的两件金铜佛像都应视为十六国时期的造像。它们应是十六国时期的盗墓者随身携带的用于护佑平安的便携式微型佛像,具有护身符性质,最后不慎遗落在墓室中的。


针对成任墓出土的两件金铜佛像这一热门研究,姚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深入思考,并对不同的问题进行阐释,也呼吁将科技手段进一步运用于考古研究,引发了研究人员的关注,拓宽了研究思路,促进了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