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论坛”在敦煌举办

类别:新闻公告 时间:2016-09-28 17:49:36 来源:敦煌研究院 作者:王芳芳 点击:

         

    9月20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盛大启幕。本届文博会是以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20日下午14:30至18:00,文博会核心活动高峰会议分论坛和高峰会议专项论坛,在会展中心10个不同的会议厅内分别同时举行。其中,“分论坛五: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敦煌研究院承办。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任论坛主持人,他首先代表本次论坛组委会向嘉宾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说,以莫高窟石窟文化艺术为代表的古代敦煌文化,反映了中国和亚欧多元文明的交流、碰撞、融合和发展的历史状况,显示了人类文明史上多元文化和平共处、兼容并蓄,对当代世界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和现实启迪意义。
 
    王旭东致辞
 
 
 
    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国内敦煌学领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博部门官员,有关省领导、部分省直单位和市州负责人,以及其他文博嘉宾共120余人参会,并针对会议主题进行了讨论。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樊锦诗
 
 
    樊锦诗先生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敦煌石窟文化艺术研究的体会,作了题为《文化交流融会,文明共存共荣 ——敦煌文化艺术遗产对现代国际文化交流发展的启示》的报告。她主张“鉴古知今”,提出了敦煌文化遗产在丝绸之路1千年的历史成果带给我们的两点重要启示:一,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要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要不断吸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并不断加以创新,才能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不断得到发展;二,对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交流是长期的、和平的,并可增进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与互相信任,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对话,共存共荣。她也希望,世界各国可以借鉴古代丝绸之路千余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共同携手,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促进丝绸之路新经济带建设,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     
 
    英国王储传统艺术学院理事会主席大卫•格林(David Green)
 
 
    大卫•格林作了题为《敦煌:不同文化和谐共存的典范》的报告。他从“三兔之谜”讲到了自己与敦煌的渊源。他认为,通过现代发达的科技手段,既可以将莫高窟这座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给子孙后代,又可以向更多的人展示这些神奇的洞窟和壁画。同时他坚信,通过跨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和谐的世界,一个建立在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之上的世界。
 
    法兰西学院人文及政治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巴斯蒂(Marianne BastidBruguière)
 
 
    巴斯蒂作了题为《贸易与朝圣、守旧与革新,沿着贯穿欧亚的通路》的报告。她讲述了贸易对宗教以及文化的交融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今世界,和平、自由、宽容与开放依然是复兴敦煌文化的必备条件。要建立全新的跨越欧亚的“一带”亦是如此,这种文明应当像曾经的敦煌建立在驼道上的文明一样耀眼,这“一带”,要成为东西方交流发展的桥梁。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非遗中心主任连辑
 
 
    连辑作了题为《敦煌文化》的演讲。他认为敦煌文化是在漫长的东西方文化平等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崇高唯美、包容开放、向善守正的充满理性主义色彩的精神性文化,并提出敦煌学应从“窟内研究”走向“窟外研究”,从宏观的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挖掘敦煌文化中的哲学意义、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从“小学敦煌”走向“大学敦煌”,构建起一个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敦煌文化研究的完整体系,使敦煌学的建设更具时代特征,更加繁荣,醒目。
 
    美国敦煌基金会理事会主席、西雅图美术馆名誉馆长倪咪•盖茨(Mimi Gardner Gates)
 
 
    倪密•盖茨作了题为《敦煌佛教洞窟与敦煌基金会——2016年在美国》的演讲。2016年5月-9月,敦煌艺术展首次在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展出,展览使得美国民众不但注意到中国艺术与文化的灿烂和深厚,同时也了解到1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然与世界接轨。她表示,美国敦煌基金会将继续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拥有多元文化、多学科技能、能够促进敦煌文化重新焕发生机的新一代学者群。
 
    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苏菲•马卡列乌(Sophie Makariou)
 
 
    苏菲•马卡列乌作了题为《纳石失:亚洲的织金锦传入欧洲》的演讲,向大家展示了十三世纪末的欧洲地区,尤其在法国出现,通过陆路来自东方的一些纺织品,它们来自于同一个根源:纳石失(鞑靼人的布料),包括了所有由金丝织成的提花织锦。艺术家奥托•冯•法尔克坚信十四世纪欧洲织物艺术的改革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顾问李揆亨(Lee Kyu Hyung)
 
 
    李揆亨作了题为《敦煌: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的演讲。他通过1400年前跋涉10万里走向未知世界的求法僧慧超,介绍了敦煌与朝鲜半岛的特殊缘分。2010年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与敦煌》的展览,使很多韩国人认识到丝绸之路是打通文化与宗教交流通道,特别是通过佛教的传播,加速东西方交流,成为东西方之间重要的桥梁。他衷心希望,能通过再次认识“敦煌文化的价值”,在当今物质文明的弊害当中,超越国境、民族、宗教的樊篱,回归到现代人温暖的人类精神世界中,找到我们“希望的密码”。
 
    印度新德里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项目主管Bansi Lal Malla
 
 
    Malla作了题为《印度与中国:两种完整文明的评价》的演讲。他说,中印两国在宗教、哲学、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均有着极其深远的相互影响。他认为,中印双方应该重新恢复曾经的关系,通过文化交流取得文化的复兴和创造世界新文明。中国和印度在文化方面的协同研究可以打开一个全新的视野,促进两国其他方面的交流。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
 
    葛剑雄作了题为《历史地理环境与敦煌》的演讲。他认为,敦煌石窟之所以成为全世界罕见的文化瑰宝和艺术宝库,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历史人文地理环境。敦煌始终处于中原政权的边疆或边缘,甚至经常游离于中央政权之外,当地的行政制度从来就不是完整的专制集权制度,客观上给宗教、文化、思想、艺术的保存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与自由度。面向未来,人类应该共同给敦煌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最有利的人文地理环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需要真正的开放、包容与创新。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教授常沙娜
 
 
    常沙娜作了题为《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的研究与创新应用》的演讲。装饰图案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她认为,敦煌莫高窟历代壁画、彩塑中呈现的各类装饰图案中的精华特色,完全可以应用于我们的现代设计创新之中。敦煌装饰图案艺术的造型元素、色彩配置、图案内涵等都是现代设计可以充分借鉴并发扬光大的。希望更多的年轻学者、设计师、艺术家、学子们,能够继续前行,继续努力,做出更多的成绩。也希望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会在未来更加辉煌强盛。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社会连携中心长、教授宫廻正明(Miyasako Masaaki)
 
    宫廻正明作了题为《克隆文化遗产的活用和意义——数字与模拟融合技术》的演讲。他认为,采用数字与模拟组合的临摹方法,可以解决文化遗产普遍面临的保护与开放问题。利用这些技术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叫“克隆文物”。宫廻正明表示,期待数字与模拟组合的临摹方法,今后能够应用到各种各样的各国文化遗产中。他还认为,有必要与中方合作,将该技术和想法逐渐传播到全世界。
 
    汉声杂志总策划黄永松
 
 
    黄永松作了题为《融合东西,建立具有民族风味的设计》。他说,敦煌不仅是佛教艺术圣地,也是物质文明、设计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宝库。敦煌所保存丰富的染缬实物与壁画图案,为今天的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敦煌还为今天的设计师兼收并蓄提供了依据。
 
    台湾景伊文化艺术基金会荣誉顾问刘克雄
 
    刘克雄作了题为《汉字入门》的演讲,希望从敦煌再出发,献给热爱中华文化的各国朋友们。汉字是字形、字音、字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标义文字,它字义稳定,不会因时间语言的变化而变化。几千年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一脉相传,发展凝聚成现在10几亿人口的伟大民族,要归功于汉字。如今汉字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汉字将成为世界通用的文字。
 
    上海博物馆前馆长、研究员陈燮君
 
    陈燮君作了题为《敦煌艺术的文化肖像》的演讲,从敦煌艺术的文化传承、敦煌艺术的世博演绎、敦煌艺术的数字传播描绘了敦煌文化艺术的现代肖像。他认为,敦煌的数字化工程代表了数字化时代敦煌学发展的新趋势。最后,他还就未来的敦煌保护、研究、弘扬方面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三点建议。他主张,研究敦煌要从世界各地出发,挖掘敦煌学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入发展,实现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
 
    香港大学前副校长、香港工程科学院前院长李焯芬
 
    李焯芬作了题为《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的演讲。关于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他认为有两点是特别值得思考的。首先,他借著名的人类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观点说明,未来人类社会如要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取得较合理的平衡,就需要在东方传统文化中汲取养份。而在中国,正在走向文化复兴。敦煌文化已是全球一致公认的东方文化艺术地标和宝库。它对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价值十分明显、不言而喻。其次,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都不尽相同。要成功地互相合作,就得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这正是昔日丝绸之路商贸成功的一个要素。敦煌是欧亚古代诸文明的十字路口。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因此,深入研究敦煌文化、传承敦煌文化,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与会学者就敦煌艺术文化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以及未来发展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及看法。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高峰会议“分论坛五: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取得了圆满成功。王旭东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说,“今天的论坛,嘉宾们围绕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贡献了各自的智慧,开阔了我们的思路,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全球文明交融视野下敦煌文化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对敦煌文化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背景下的人们相互交往有了新的启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乃至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