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敦煌研究院第86期“敦煌读书班”简讯

时间:2022-09-09 16:29:53 来源:敦煌人文研究部 作者:文/陶蓉蓉 图/闫珠君 点击:

2022年8月13日下午,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敦煌读书班”第86期在敦煌举办,由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敦煌读书班”的组织者杨富学研究院主持。


这是一场情况有所特殊的学术活动。2022年8月11—12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与国家民委重点项目“敦煌历史文化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课题组承办的“敦煌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新疆大学、宁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山西科技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兰州财经大学、河西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安博物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文史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水市博物馆、平凉市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以及蒙古国立大学、日本神奈川大学等30多个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应邀参加了会议。


原计划应于13日赴榆林窟、锁阳城和阳关、玉门关考察,然而,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规划,所有与会人员不得不遵照防疫要求待在宾馆“静默”。为了舒缓大家的烦躁情绪,“敦煌读书班”组织者杨富学教授临时起意,遂安排了这场别开生面的读书班活动。


Z1.jpg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研究员


本期读书班共进行了三场学术报告,由三位学者分别分享了近期学术成果。第一场讲座,由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冯培红教授主讲《东魏、北齐凉州考》,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俊民研究员评议。


Z2.jpg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冯培红教授


Z3.png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俊民研究员


冯培红教授认为东魏、北齐曾在境内侨置凉州,这个凉州不见于《魏书·地形志》《北齐地理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等古今地理志著作。冯培红教授从史籍、墓志中辑得13条东魏、北齐凉州及其所辖盘和县官员的资料,既可补史载之阙,又揭橥凉州地名的东西移动。这些凉州官员有一半源自河西或西域,其中不少是粟特等西域胡人。东魏、北齐侨置凉州的目的,是为了安置从河西凉州及灵州等地迁徙来的民众,尤其是粟特人对东魏、北齐的胡化风气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西胡化风气在东魏时就已流行,此点拓展了陈寅恪提出的北齐西胡化的观点。


Z4.png

虞弘墓志记载北齐凉州刺史


Z5.jpg

徐颖墓出土胡风陪葬品


6.jpg

范粹墓出土胡风扁壶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俊民研究员对冯培红教授的这场讲座做了简要的评议。张俊民研究员认为冯教授利用大量的传世文献、出土墓志,对东魏、北齐相关资料进行了详细梳理,所收集资料可谓详尽。众所周知,进行历史研究资料搜集工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通过这篇文章可冯培红教授攻坚克难、追根求源的学术钻研精神。文章详细探究了凉州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的演变,包括地理问题、行政区划的演变,历史脉络漫长,可见冯教授治学之严谨。


第二场讲座由兰州财经大学王祥伟教授主讲,题曰《吐鲁番出土高昌佛教分儭文书考论》,由日本神奈川大学潘城博士评议。


Z7.jpg兰州财经大学王祥伟教授


在20世纪60—70年代,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文书,经整理后,以《吐鲁番出士文书》为名前后出版了录文本和图文本。虽然整理者对这些文书都拟定了题目,但因其非常残破,不少甚至是碎片,从而给文书性质的判定带来了困难,故有的拟题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文书的内容和性质,其中就有阿斯塔那89、169、170号墓和哈拉和卓50、99号墓中出土的相关文书,如哈拉和卓99号墓出土的《僧尼财物疏》,阿斯塔那170号墓出土的《高昌僧义迁等僧尼得施财物疏》《高昌僧弘润等僧尼得施财物疏》《高昌僧僧明等僧尼得施财物疏》和《高昌口子等施僧尼财物疏》,哈拉和卓50号墓出土的《高昌樊寺等寺僧尼名籍》,阿斯塔那169号墓出土的《高昌僧僧义等僧尼财物疏》和《高昌僧智副等僧尼财物疏》,阿斯塔那89号墓出土的《高昌僧道瑜等解斗疏》等等,每个拟题之下往往又包括一件或十多件残片。


这些文书自公布以来,学界对其内容和性质再未专门讨论研究,其真实的性质也一直未被人们所认知。实际上,这些文书不是简单的“财物疏”或“僧尼名籍”,而应是佛教僧侣对布施物(儭利)进行唱卖分配的文书。王祥伟教授结合相关敦煌文书,分析这些文书中往往用“施”“士”“食”“”等表示布施之义,其结构主要包括含有许多僧尼名录的分儭文书和以某一名僧尼为主的分儭文书,儭利分配的结果往往用“佘”“少”“长”等记账符号来表示。


日本神奈川大学潘城博士对王教授的报告做出了简单的评议。潘城讲到,直面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可谓是一门绝学。王教授围绕吐鲁番地区出土的高昌时期佛教文书,对分儭文书做了非常详尽的缀合、分类、释读以及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常重要发现,把过去认为的“财物疏”或“僧尼名籍”都应该修订为是分儭文书,这不仅是简单地对文书性质的再定义,而是揭示了一套当时僧侣阶层鲜为人知的经济分配制度,并且还引申到敦煌文书当中也是有类似的文书,也可以运用这样的观点进行解读。总之,这篇文章颇具难度,不仅需要细心搜集资料和非常扎实的历史基础,还需要一套很强的学术逻辑,甚至还运用到经济学理论,可见其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令人敬佩的学术精神。王祥伟教授所分享的这篇《吐鲁番出土高昌佛教分儭文书考论》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为中古史、敦煌学以及吐鲁番学研究添砖加瓦,亦将助益于宗教学、民族学研究。


Z8.jpg

日本神奈川大学潘城博士


第三讲为《全球文化变迁中的尸毗王割肉贸鸽》,由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行佳丽讲师主讲,由蒙古国立大学胡晓丽博士评议。


Z9.png

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行佳丽讲师


Z10.png

蒙古国立大学胡晓丽博士


行佳丽《全球文化变迁中的尸毗王割肉贸鸽》,从全球古典文明早期交流的视野来考察,各种文明在欧亚大陆产生交互影响,这些影响所导致的文化变迁都或多或少地在“尸毗救鸽”故事的流传或衍生现象中留下了痕迹。尸毗王割肉贸鸽的传奇故事拥有稳定的表现结构,东至日韩西至欧洲都有符合“袭击者、保护者、被保护者”三者结构的案例证据。行佳丽尝试将“尸毗救鸽”的起源、表现与变迁置于更大的文明框架之下,通过个案分析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从而论述尸毗王割肉贸鸽图像与文本,从印度到中国新疆,从西域到沿海,遍及东南亚、韩国。这条路线与佛教东渐的传播路线相吻合,反映了全球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Z11.png

莫高窟第254窟西壁尸毗王割肉贸鸽图


蒙古国立大学胡晓丽博士对行佳丽分享文章做出点评。胡晓丽博士认为行佳丽老师的研究做得非常全面,利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图片资料,研究地域多达十多个国家,基础工作做得非常扎实。相对于以往的研究,行老师文章的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到形式序列研究法,可谓为一大亮点。此外,胡晓丽对这篇文章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佛教源于印度,但日本、韩国、泰国每个国家的佛教舞蹈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若能将研究资料和内容运用到美术的实践当中,是否会出现新的艺术形式、值得做新的研究。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研究员对行佳丽老师的学术分享做了简要评议。杨教授讲到,通过行佳丽老师近年所撰写文章,可以看出其知识结构非常宏阔,运用资料复杂且庞大,这一点在年轻学者中非常难得。行佳丽老师本是学艺术出身,对理论研究不深,但近年来提升飞快,这是值得肯定的。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如何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将自己的学术观点与所掌握的资料凝练成精辟、干练的学术论文,是应该注重强化的方面。


“敦煌读书班”第86期的举办以线上讲座形式开展,以利于各地学者能更多地参与交流。此次读书班活动除上文提到的主讲人和主持人外,尚有来自各地学者的大力关注与支持。杨富学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讲到,“敦煌读书班”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通过讲座的形式分享最新学术成果,进行深入交流、讨论,提出不同观点或修改建议,大家在激烈的探讨中,学术、智慧均有增益。相信此次读书班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各学者后期做深入研究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