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畅享丝路 遇见敦煌】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拓展至更广阔领域——“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侧记

时间:2023-09-11 16:46:44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作者:彭雯 点击:


语言不同,但专业相通;观点不同,但志趣相投。9月6日,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一场关于敦煌学的学术观点碰撞与交流在此展开,来自世界各地研究敦煌学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这场以“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是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共同探讨敦煌学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的世界意义。


“把敦煌文化研究拓展至更广阔的领域,促进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多维度弘扬传播敦煌文化,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文明成果,这正是我们举办此次研讨会的要义所在。”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在主持词中说。


X1.jpg


9月6日,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在敦煌举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 蹊


气象万千的敦煌学


丝绸之路千百年的兴盛、繁荣,造就了浓郁厚重的敦煌文化,也造就了丰富多元、包罗万象的敦煌学研究局面。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纷纷展示自己从事敦煌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于阗语、回鹘语、粟特语等不同语言文字材料,共同描绘了一幅中古时期丰富多彩的丝绸之路历史画卷。”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在以《敦煌胡语文献所见的丝绸之路》为题的演讲中,如数家珍列举了敦煌壁画纸画、于阗文书、粟特人信札等历史遗珍中关于丝绸之路与敦煌多元文化构成的确凿证据,清晰阐述了以敦煌为中心、多民族沿丝绸之路进行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历史过往。


敦煌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张先堂20多年来致力于敦煌石窟供养人的研究,在其作的《敦煌石窟的营造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见证——从敦煌石窟供养人看古代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学术报告中指出,敦煌石窟自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千余年的营造史表明,它是由不同历史时期多民族在相互交往、交流和交融的过程中共同合作创建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见证。


“西汉敦煌的酿酒与中西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一级教授郑炳林,给大家分享了关于西汉敦煌郡酿酒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出土的敦煌悬泉汉简和传世文献记载,揭示了西汉敦煌郡饮酒、酿酒、售酒以及酒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情况。


一手的史料、严谨的论证、新鲜的观点,成就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敦煌学的精彩源自敦煌的精彩,敦煌蕴含着中华文化、中国学术的“生动密码”。


X2.jpg


嘉宾抓拍论坛精彩瞬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国际显学敦煌学


20世纪初,随着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基于敦煌石窟及其藏经洞文物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国际显学“敦煌学”,敦煌文化的深厚内涵被不断挖掘,丰富的优秀学术成果不断涌现。


会议现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艺术史家巫鸿在《唐代艺术、文学和表演的宝贵证据——再谈发现于莫高窟藏经洞的〈降魔变文画卷〉》报告中,分享了自己对现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一卷莫高窟藏经洞画卷的研究成果。在他的条分缕析中,这一千余年前的画卷的形态、所绘内容、画面构图、文字表达、性质功能等得到一一揭秘。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的著名汉学家韦陀则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一套拍摄于1942年左右收录有莫高窟2500张照片的《观象敦煌》图册。这套十册的莫高窟影像集是由罗寄梅夫妇拍摄,记录了许多已消失的洞窟壁画塑像。“我们尊敬这对夫妇为敦煌石窟付出的毕生努力以及他们的出色工作,也就是该系列影集中的所有照片。”韦陀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外籍教授索罗宁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夏文献、西夏佛教史、西夏语等,他现场作了以《西夏佛教文化的地位》为题的学术报告,他对西夏文献特别是西夏佛教发展的看法得到与会人员的赞同。


此刻,思想在交流、碰撞中升华,一如千百年来,古代东西方文化在敦煌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通过学术交流合作,更促进了各国敦煌学者的密切往来,深化了文明互鉴,增进相互理解,促进不同文化的和谐对话,共存共荣。”苏伯民说。


X3.jpg


参加“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的嘉宾接受采访。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敦煌学走向世界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境遇,到今日“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喜人局面的转变,其中蕴含着无数人的心血,也昭示着敦煌学的使命。


敦煌文化早已超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为世界文明进步提供了深厚滋养,成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如何让敦煌学更好地走向世界,发挥敦煌学的世界意义,是与会专家学者们思考的共同主题。


“敦煌文化是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晶。如果它只是敦煌的地方文化,它是没有世界意义的;只有成为丝绸之路的文化,才具有世界意义。敦煌学也一样,如果只是研究敦煌本身的学问,它并没有世界意义;只有研究世界的敦煌学,才是敦煌学研究的世界意义。”荣新江说。


“敦煌自古以来就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是中西文明的交汇点,在当前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敦煌学更应该走向世界,在新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枢纽作用。”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铁山表示。


“我来敦煌研究院工作已经五年了,我还将在这里长期待下去,因为我喜欢敦煌文化,我爱敦煌,我将致力于把敦煌故事、敦煌文化传递给全世界。”敦煌研究院外籍研究员史瀚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