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一眼千年!“敦煌女儿”带你开启绝美艺术大赏

时间:2016-12-28 17:59:21 来源:敦煌研究院 作者:微观四川 丨 江瑶 周子铭 点击:

    四川盆地自秦汉以来被誉为天府之国,成都不仅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还通过蜀道陆路和长江水路,沟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天府之国与广袤世界紧密相连,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如今的天府之国将更加开放、包容,不断创新、创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拥抱世界,拥抱未来。
 
 
    今(26日)晚,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明(27日)天,展览将正式与公众见面,并持续至2017年4月10日,全程免费向公众开放。
 
   猛戳昨(25日)天微观四川,观展指南轻松收入囊中!
 
    好多川迷跟微观君说:哇!好神秘、好高大上的展览,虽然展览美到没朋友,但是我们还是担心自己是个外行,看不懂怎么办?
 
\
 
    今天,微观君为川迷们请到了三位专家,让他们领着咱们一起去观展
 
    来不及了,快上车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哦……
   
 
 
    跟着“敦煌女儿”樊锦诗一起去观展
 
    敦煌石窟艺术,是在传统的汉晋艺术基础上吸收、融合外来艺术形成的具有中国风格的佛教艺术。以佛教经典为依据,以现实生活为素材,雕塑与绘画构成了一幅延续上千年、生动绚丽的社会生活画卷,被誉为“中世纪的百科全书”,堪称文化艺术宝库。
 
 
    26日早上,一位身穿黑色外套,系着红色丝巾的老人出现在成都博物馆门口,她看上去精神抖擞,坚持不要任何人的搀扶。“我慢慢走,不用扶。”热爱敦煌艺术的人对她不会陌生,她就是“敦煌女儿”樊锦诗。
 
    今年78岁高龄的樊锦诗,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她在25岁那年前往大漠深处,守护国宝52年,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樊锦诗在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樊锦诗是最早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人,也是她首次将莫高窟用多媒体及智能技术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樊锦诗对这次“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细细观览,并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樊锦诗:灯光太暗市民看得清吗? 
 
    “这里灯光太暗了,市民来看得清吗?”当走进位于1楼的敦煌展厅时,樊锦诗有些着急,“我们看了很多年的可能没事,但是普通的观众(在这样的灯光下)是看不明白的。”
 
    直到一旁的工作人员表示正式展览时会加大灯光亮,樊锦诗才舒了一口气。得知这次展览用的是最好的一款专业照明灯后,樊锦诗认可地点了点头。
 
    樊锦诗:观赏临摹展品意义不大?
 
    “这些临(摹)本很多都是老先生们留下来的,临(摹)起来可麻烦了,现在他们中很多都已经过世了,这些(临本)本身就是文物。”樊锦诗告诉微观君,有些观众看见临本就觉得不是真迹,好像意义就不大,但实际上,对于莫高窟的文物而言,这些临本已经成为文物,拥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您看这两个东西,太相像了。我们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了一千年前的两组玉琮,4300年前,良渚人就到成都来了,所以说啊,古代这种文明交流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成都博物馆馆长王毅的介绍让樊锦诗兴趣大增,78岁满头银发的樊锦诗想要更近距离地关注文物,头甚至都碰到了展柜上。
 
    樊锦诗:四川人有福气啊! 
 
    当得知本次展览搜罗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件文物,其中还包括不少“镇馆之宝”时,樊锦诗一下子兴奋起来,竖起拇指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四川人有福气啊!” 
 
    樊锦诗的这一席话惹得现场不少工作人员都笑了。的确,将于27日正式向公众开放的这次“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也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可以说,像这样可以一次性把这么多宝物“一网打尽”的展览是可遇不可求的。展览将持续到2017年4月10日,全程免费向公众开放,12月27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将现场为大家讲解《敦煌莫高窟及其文化价值》。
 
 
 
 
    跟着壁画临摹师高鹏一起“回到敦煌”
 
    和热爱敦煌艺术的樊锦诗先生一样,敦煌研究院壁画研究临摹师高鹏今日也来到成都博物馆“探馆”。
 
   高鹏1981年来到敦煌,成为了一名壁画研究临摹师,当年19岁的年轻小伙,如今已经54岁,他把青春献给了敦煌,也见证了敦煌研究院的变化。
 
 
    “当年我刚到敦煌时,条件和前辈们差不多,很是艰苦。”高鹏告诉微观君,当时他和五六名同事住在一个库房内,饮用水就是当地沟里的水,而现如今已经在吃地下水了。  
 
    高鹏还记得,早年由于条件的限制,前辈们下到窟里进行临摹绘画时,只能使用一种汽灯,当光线不足时,还要用镜子将洞窟外的阳光反射到洞内,不时对镜子的角度进行调整才能保证阳光可以反射进来,等到他到敦煌时,终于有电灯可以用了。
 
    尽管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人员们仍努力的完成临摹工作。当时每天下班时间是下午6点左右,但画师们很少有这么早下班的。“画家一旦进入状态,根本感觉不到时光的流逝。”高鹏记得,自己曾经在榆林3窟内临摹一副作品时,连续画了15个小时。 
 
    “榆林窟那边游客很少,有时一两个月才有一波游客,那里很安静,更容易进入状态。”高鹏告诉微观君,敦煌研究院的条件改善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当时邓小平同志给敦煌研究所特别拨了一笔款,用来修建了现在研究院的主体建筑,那时画家们才有了办公室。
 
 
    高鹏:临摹和高清打印有本质区别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D高清数字打印等技术也越来越普及,但高鹏认为,临摹和高清打印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实际上高清数字打印效果非常好,现在也有专门做这个展览的,但临摹和现代科技的区别还是很明显。”高鹏表示,高清数字打印的作品看起来很“平”,很生硬,而临摹品是情感的。
 
 
 
    大展亮点太多敦煌研究院专家为你“划重点”
 
    今日,微观君还专访了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主任罗瑶,在他看来,这次展览可以说是一次“文化大赏”,亮点多多。
 
 
    罗瑶:最重要看点是158窟
 
    首先要讲的是特窟。
 
    特窟“特”在什么地方?特窟其实就是说这些洞窟保存完好,属于我们特别保护,在这次展出的8个复制的洞窟里,都是莫高窟最精华的部分。其中最重要的看点是158窟。
 
    11月28日深夜,8个复原莫高窟石窟运抵成都。经过一周左右施工,终于完成了两个洞窟的组装。
 
 
    作为莫高窟最有名的涅槃窟之一,158窟的卧佛原像身长15.8米。按原样4/5复制的卧佛,仍长达13.6米。远远望去,可见佛像睡姿安祥、神情恬静。
 
 
    这尊佛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肉身寂灭涅槃的情景,古代的雕塑者用洗炼的面部线条,生动表现了释迦牟尼涅槃时的超脱。
 
 
    在卧佛的两侧,分别立有过去世迦叶佛和未来世弥勒佛,他们与主佛共同组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窟顶及背后壁面则绘有天龙八部、散花飞天等壁画,看上去华丽非凡。
 
为了让大家看到原汁原味的佛像,工作人员还专门从敦煌带来了200多斤敦煌泥修补缝隙。微观君了解到,一尊佛像的缝隙,反复修补的时间就花了3天多。如此精心施工后,佛像俨然已在大漠黄沙里饱经风霜。
 
这尊佛像重达3吨,为了便于运输,提前在敦煌切割成5段。在博物馆开箱后,再严丝合缝进行对接。而为了遮掩切割缝隙,如果市民来看展,切不可错过这个看点。
 
    罗瑶:正确认识临摹品的价值
 
    此外,这次的展出还有不少临摹品。罗瑶告诉微观君,有的观众认为,临摹品价值不高,但实际上,这是对临摹很偏颇的一个认识。
 
    “我举个例子。我们有一副盛唐130多年都督夫人出行图,画得很好,它是我们第二任院长段文杰临摹的,当时段文杰看了张大千在重庆举办的敦煌展后,立志要到敦煌去。” 
 
    罗瑶介绍,当时抗战刚结束,从重庆到大西北路途非常艰辛。“我们看到这幅画现在色彩这么鲜艳,就是复原临摹的。但是,你到莫高窟现场都看不见这么清晰的线条。
 
    为什么呢?这是过去西夏11世纪占领敦煌后,想要修复这幅画,就要把表面打磨,在上面作画,一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这幅画被剥走,原来的线条已经被磨平了,如果不做复原,这幅画显现不出价值,那么我们就需要高深的艺术家复原临摹。
 
    段文杰在40年代书籍那么匮乏的条件下,千方百计寻找了大量书籍,研究唐朝服饰等,最后通过复原临摹把这幅画临摹出来。我们才有幸看到1200年前这个洞窟的原貌,才能看到开元唐明皇时期的场景。” 
 
    “我们这次展出的70幅,都是临摹品,都完整展现了古人高超的绘画技巧,不仅是历史,更深远的是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还有学习它的教育价值。这是第二个看点。对复制、对临摹应该怎么看。”
 
 
    罗瑶:从文物中“看历史”
 
    罗瑶还告诉微观君,这次展出的绢画等文物也值得关注。“有一个叫归义军酒帐单,背面应该是佛经,因为古人对纸张很珍惜,背面就用来记账,用现在话来说,记录的是三公经费。”罗瑶解释,其中的酒帐单,是归义军公务接待的记录。
 
 
    这个应该是北宋,记录的大概是从4月到10月的酒账。这个酒帐单最有名的是迎接重要客人时的一套流程。比如有外国使节到来敦煌,迎接要摆酒宴,这个叫‘迎’;客人到了以后,安顿好后设宴款待,这个是‘设’;最后还要‘送’等等非常详细的流程。”
 
    “我们可以看出10世纪到11世纪,敦煌最高的统治者归义军在敦煌地区进行有效的政治管理,对于西域到内地的重要节点,当地归义军不仅承担守卫边疆、守卫国土、治理当地,同时还承担迎来送往。6个月期间,将近100项的明细,记录了当时当地政府的管理。”
 
    不仅如此,这次展览还有敦煌博物馆的馆藏,比如敦煌出土的大量魏晋时期墓穴的砖画。“我们都知道汉朝有个飞将军李广,我们只是从史记上看到,可是这些砖画其中一幅画了一匹马,上面画了一个将军,旁边写了两个字:李广。这也就可以看到,在民间是怎么看李广的,起码是从敦煌出土的这个文物里面,我们可以一探究竟。”
 
 
    三位专家的真知灼见
 
    川迷们都记下重点了吗?
 
    12月27号
 
    成都博物馆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
 
    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
 
    终于等到你
 
    !!!
 
 
 
 
相关阅读:
 
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敦煌研究国际敦煌项目甘肃博物馆龟兹石窟研究院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香港敦煌之友盖茨保护所敦煌基金会中国石窟寺网
敦煌研究院版权所有 陇ICP11000088号-1号 敦煌研究院网站投稿邮箱 tougao@dha.ac.cn
 
Copyright For Dunhuang Academy (C) www.dha.ac.cn Tel:(86) 0937-886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