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中亚艺术考古学家毛铭博士在我院做系列学术讲座

时间:2017-03-21 16:42:13 来源:敦煌研究院 作者:李国 点击:


 
毛铭博士
 
    2017年3月14-17日,应我院邀请英国伦敦大学丝路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亚艺术考古学家毛铭博士在院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大夏佛教考古”、“中亚大使厅壁画:武则天时代的G20峰会”、“寻找消失的白匈奴:从撒马尔罕到敦煌”、“粟特人对丝路佛教的贡献”四场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科研处李国副处长主持,我院张先堂副院长、侯黎明所长、娄婕主任以及美术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保护研究所、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网络中心、敦煌学信息中心、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接待部、科研管理处等部门约70余位专业人员参加了系列专题学术讲座。
 
 
    首先,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研究员对学术讲座专家做了简要介绍。毛铭,伦敦大学艺术考古学博士,伦敦大学《中亚艺术与考古》学刊编辑(国际一级学刊),为大英博物馆讲授《被遗忘的丝路:中亚五国》课程,联合国中亚考古队队员,在中亚五国考古场地参加守护佛寺和壁画遗址。代表著作有《榴花西来》、《牛津世界艺术地图集:中亚卷》、《走向盛唐:丝绸部分》、《中国国家地理•一带一路白皮书•乌兹别克斯坦》等。译著有《丝路译丛•玄奘之旅》、《突厥人、粟特人、娜娜女神》、《驶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等。
 
    学术讲座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讲“大夏佛教考古”,展示了多幅考古挖掘现场照片,以直观的图像化配以解读与阐释。报告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五国”考古的最新成果。毛铭博士自从2003年受法兰西中亚学院邀请,赴撒马尔罕古城考古场地以来,一直受到中亚考古界多位师友的引领,几乎每个夏天考古季都要参加守护中亚五国的佛寺和壁画遗址。“大夏佛教考古”专题讲座导引我院专家学者走入中亚考古场地,管窥了中亚考古团队的最新成果。
 
 
    第二讲“中亚大使厅壁画:武则天时代的G20峰会”,对康马泰(Matteo Compareti)教授于1989年首先考证出的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西墙关于唐高宗、武则天以及佛教内容做了深入的阐释和分析研究。毛铭博士认为,中亚五国由丝路连接,壁画中记载了历史中的各个国家关于祭祀、帝王生活、王宫建筑等情况。毛铭博士阐释中的中亚,是丝路的中心地带,是东西文明交汇的走廊,沟通着欧亚大陆古代东西方文明。由丝绸之路贯穿起来的考古发掘主要集中在这一带,它给予一个崭新的地理概念和时空概念,同时更是古代文化的交流融汇之地。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揭示出的整个主题以及更多相关领域的研究,为我院中亚历史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启示思路。
 
 
    第三讲“寻找消失的白匈奴:从撒马尔罕到敦煌”,利用最新考古发掘的图像资料,结合被发现的出土硬币图像、壁画以及石板墓葬雕刻,考证了白匈奴从撒马尔罕到敦煌的活动轨迹。嚈哒人(Hephthalite)是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5~6世纪一再侵入波斯和印度,据史书记载,他们原来居住长城以北的滑国,是中亚塞种人游牧民族与汉代大月氏人的后裔,西方史学家称之为“白匈奴”。
 
 
    第四讲“粟特人对丝路佛教的贡献”,从“粟特人形象在丝路佛窟”,“印度-中亚-敦煌,粟特人带来的佛教物质文化:狮子大象、七宝”,“粟特文佛经:蒙古佛经的源头之一”三个方面深入揭示了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的互动关系,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壁画和中国北朝墓葬中的粟特艺术,粟特信仰与佛教、印度教神祇的关系等。
 
    毛铭博士的讲座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学术信息极为丰富,很有新意,对我院科研人员在研究中亚史学方向和研究方法上具有很大的启发。每场讲座后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环节,毛铭博士对我院专家学者提出的学术问题都给予了耐心地解答。毛博士的精彩报告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热烈的掌声和衷心的谢意,讲座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