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敦煌隋唐佛教艺术中的凤鸟纹饰

时间:2017-07-14 11:27:43 来源: 作者: 胡同庆 王义芝 点击:

      
  凤鸟是中国古老的神瑞动物之一。据《山海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6页。)又《说文》云:“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麐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崘,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寕。’”(http://www.shuowen.org/view/2360)从历史记载中可知凤鸟很早以来便是一种综合性的灵异之鸟,是吉祥神圣之鸟,是鸟中之王。

  敦煌石窟艺术中各时期都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凤鸟纹饰,而隋唐时期相对较多,并颇有特色,主要分布在洞窟内的窟顶藻井、龛楣边饰以及经变画、服饰、器物、建筑等壁画之中,纹饰也多种多样。但与同时期的龙图像相比,凤鸟图像相对很少,故这些图像资料弥足珍贵。

  下面,我们尽可能对敦煌隋唐时期的凤鸟纹饰图像资料作比较全面的介绍,以供有关专家和爱好者参考。

  一、藻井图案中的凤鸟纹饰

  敦煌北朝洞窟中,窟顶的凤鸟图像主要出现在平棋和人字披图案中,到了隋唐时期才出现在藻井图案中。如隋代第401窟窟顶的莲花飞天藻井,绿色水池的中央为八瓣大莲花,四周绘飞天、冀马和凤鸟。黑色鸡头的凤鸟,嘴尖利,白色高冠,展翅欲飞,尾巴上翘;白底凤尾上,描绘着土红色凤眼。凤鸟与飞天、冀马一起,在天空中飞奔、巡视(图1、图2)。

 

‍‍  图1  隋代第401窟窟顶 藻井中的凤鸟

 

图2  隋代第401窟窟顶 藻井中的凤鸟(特写)

  又如中唐第116窟窟顶的茶花藻井中,描绘飞凤卷草纹饰。凤鸟为鸡嘴雁身,羽冠竖起,伸颈展翅劲飞,尾羽形成卷草纹图案(图3)。

 

图3  中唐第116窟窟顶 凤鸟卷草边饰

  二、边饰图案中的凤鸟纹饰

  边饰纹样是指受一定外型的周边所制约的边框纹样,可以是一个单位纹样单独出现 ,也可以是单位纹样的有限重复或首尾相接。在敦煌石窟的边饰图案中,凤鸟纹样一般和卷草、花枝等纹样组合在一起,如初唐第71窟西壁佛龛的边饰图案中,卷草纹中的凤鸟,凤头似鸡,嘴尖利,侧身,脖细长而弯曲,脖子上套着环带,双翅展开,翅膀层层相叠,尾羽上翘,形成一朵重层花束。站立的凤鸟注视着前侧下方一只口啣花枝、正在飞行的小鸟,缠枝卷草将两只不同种类的禽鸟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颇有情趣(图4)。

 

图4  初唐第71窟边饰图案  凤鸟(欧阳琳临)

  又如晚唐第147窟西壁佛龛边饰图案中,其背景为稀疏的藤蔓花叶,凤鸟站立于圆形花蕊上,凤鸟形象为鸡头,鸡爪,细颈挺胸,纤细的脖颈上戴一颗火焰宝珠,双翅呈扇形展开,尾羽作波状高竖(图5)。

                 

图5  晚唐第147窟西壁龛沿 凤鸟边饰


 三、凭台图案中的凤鸟纹饰

  凭台图案即是天宫建筑中的栏墙图案,隋代第427窟顶所描绘的凭台建筑中,两身凤鸟分别在一上一下的格子中相背而立,均口啣忍冬枝叶,展翅,翘尾,其尾是用忍冬枝叶代替,忍冬和凤尾融为一体,尾羽反转卷曲,加强了两只凤的动势(6)。

 

图6  隋代第427窟窟顶凭台 凤鸟忍冬纹样(欧阳琳临)

  初唐时期的天宫栏墙中,龙凤纹饰也交错出现在天宫栏墙中,如初唐第321窟西壁龛顶南侧描绘的散花天人所俯身凭靠的栏墙,为两层龙凤缠枝莲花纹饰。其上栏交错描绘龙凤纹,下栏绘缠枝莲花,两栏之间画白鸽口衔珠链。龙的形象为昂首吐舌,曲颈挺胸,龙体蜿蜒;凤鸟形象为鸡头,曲颈挺胸,挥舞双翅,凤尾飘逸上翘。龙凤纹样均以白线条描绘,犹如剪纸效果(图7)。

 

图7  初唐第321窟西壁龛顶南侧 天宫栏墙中的凤纹(特写)

  四、佛像头光、背光中的凤鸟纹饰

  隋唐时期,凤鸟纹饰开始出现在佛像的头光和背光中,如榆林窟唐代第17窟中心柱南向面佛像头光中描绘的凤鸟卷草纹,以青绿色为主。凤鸟形象鸡头细颈,挺胸展翅,长尾后飘,与卷草纹交织在一起,显得非常灵动,生机勃勃(图8)。

 

图8  榆林窟唐代第17窟中心柱南向面 凤鸟卷草纹

  晚唐第196窟佛坛背屏的佛光中,一对凤鸟共衔花枝,花中现出一朵石榴花,凤尾化为卷草纹样,流动舒展似飞翔展翅,色彩华丽如孔雀开屏。远看是花草,详看有禽鸟,是以卷草纹与禽鸟纹合成的一种纹饰,以卷曲流动的气势和色彩套叠的手法,形象清新明快(图9)。另外晚唐第16窟佛坛背屏的凤鸟纹饰的颜色虽为宋代重绘,但基本还保留着唐代时的稿样(图10)。

 

图9  晚唐第196窟背屏 凤鸟卷草纹(特写)

 

   图10  晚唐第16窟佛坛背屏 凤鸟纹

 

      五、经变画中的凤鸟纹饰

  初唐时期,凤鸟纹饰开始出现在经变画中。如初唐第220窟北壁《药师经变》下部的乐舞图两侧灯树的顶端,分别站立一凤鸟。凤鸟形象为侧身,头似鸡,有头冠,一脚提起,展开双翅,尾上翘,轻盈地站立于莲花上(图11、图12)。

 

图11  初唐第220窟北壁西侧 灯树顶端凤鸟

   

图12  初唐第220窟北壁东侧 灯树顶端凤鸟(欧阳琳临)

  凤鸟图像还出现在《涅槃经变》中,如初唐第332窟南壁《涅槃经变》中描绘释迦涅槃时,诸禽兽均为之悲鸣,其中画有一凤鸟挺胸展翅,尾羽高翘(图13)。该经变在描绘出殡场面时,送殡队伍高举的幡幢顶端亦描绘龙凤形象,其中幡杆顶端的龙首张口吐舌,身后飘浮的幡条犹如蜿蜒的龙体;幢杆顶端的凤鸟则挺胸展翅,眼望前方(图14)。      

 

图13  初唐第332窟南壁 凤鸟

 

图14  初唐第332窟南壁 龙头幡与凤头幢

  盛唐第148窟西壁《涅槃经变》的出殡图中,棺顶上站立一凤鸟,形象为鸡头、曲颈、挥展双翅、尾羽高翘,寓优美于刚劲之中,重点突出其威武的特性,以示其保护死者不受鬼蜮的侵扰。也有学者从民俗角度认为这是一只雄鸡,但从形象上看更像凤鸟(图15)。

图15  盛唐第148窟西壁 出殡棺顶之凤

  盛唐第31窟窟顶北披《普贤赴会图》中,描绘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率领“八万摩诃萨菩萨”及天龙八部众赴王舍城耆阇崛山听释迦说《妙法莲华经》。画面中天龙八部之一的迦楼罗王头顶上饰一凤鸟,其形象为鸡头花冠、曲颈挺肚、展翅、垂长尾(图16)。

         

          图16  盛唐第31窟窟顶北披 迦楼罗的头饰凤鸟

  中唐第158窟西壁《涅槃经变》中,绘四大天王与天龙八部均前往拘尸城悲哀供养,其中天龙八部中的龙神和迦楼罗头上分别以龙和金翅鸟为标志。金翅鸟是印度神话中的一种类似鹫鸟、性情猛烈的神格化之巨鸟,谁也没有见过,因此中国佛教艺术中描绘的金翅鸟大多形似凤鸟。在第158窟西壁上方,天龙八部中两位神将头上的苍龙与凤鸟正在互相对望(图17)。该凤鸟形象类似鸭子,曲颈挺肚,展翅欲飞(图18)。

 

‍‍图17  中唐第158窟西壁北侧 天龙八部中的龙凤相对


            ‍‍‍‍‍

  图18  中唐第158窟西壁北侧 天龙八部中的头饰凤鸟(特写)

  中唐第158窟西壁《涅槃经变》中,在画面上方娑罗树间描绘祥鸟,为首者为一凤鸟,凤鸟正口衔长茎花枝,展翅飞翔(图19)。

 

图19  中唐第158窟西壁上方 口啣花枝的凤鸟

  中唐第92窟窟顶北披《涅槃经变》中,前来举哀的百兽中有冀马、凤鸟和牛等。其中的凤鸟最为醒目,羽毛为黑色和紫红相间,挥舞双翅,正在空中飞翔(图20)。

 

图20  中唐第92窟窟顶北披 凤鸟

  中唐第225窟北壁龛内的《涅槃经变》中,卧佛背光边饰内描绘的凤鸟,鸡头,尖嘴,有冠带,眼圆睁;凤鸟盘踞于卷草中,侧身俯卧,与侧卧的佛像相呼应;凤鸟背上翅膀分作三层描绘,第一层翅膀卷曲如花叶,第二、三两层,层层相叠;凤鸟体态修长,尾羽往下延伸,亦凤,亦花、亦草,分不清凤和卷叶(图21)。

  

     图21  中唐第225窟北壁龛内 凤鸟卷草边饰

  晚唐第196窟西壁《劳度叉斗圣变》中,画面北侧右上角绘须达在舍卫国择园起精舍的故事。画面中祗陀园内地面部分已覆金砖,园内二人,为须达和祗陀太子因园地而争执;园外左侧,首陀天化作断事人评判;园外云头上外道仙人乘骑在凤鸟背上,咒方梁欲击舍利弗,被舍利弗令方梁悬空不动。仙人所乘骑的凤鸟,卧在云朵上,曲颈回头,嘴张开,腹部巨大,尾羽后扬,产生飞行感(图22)。

 

图22  晚唐第196窟西壁 乘凤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