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连接中亚 研究再兴 ——2017“‘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在莫高窟开班

时间:2017-11-29 14:53:05 来源:敦煌研究院 作者:付华林 点击:

 
    11月20日,冬季朔风中,敦煌莫高窟前的敦煌研究院学术报告厅却热情洋溢。来自英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的180余位学者、学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的开班仪式。此次研究班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承办,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处、敦煌学信息中心协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赞助。“‘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旨在进一步探究丝绸之路文化历史源流,使学员加深对以巴米扬石窟、龟兹石窟和敦煌石窟为代表的佛教遗址的了解和认识,深度认知丝绸之路上历史地理、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的演变。此次研究班为期7天。
 
 
张先堂副院长致辞
 
    开班仪式由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敦煌学信息中心主任张元林研究馆员主持,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研究馆员致开幕词,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研究馆员进行首场学术讲座。张先堂首先向主讲人和学员们转达了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的诚挚欢迎和对研究班成功举办的祝贺。张先堂在致辞中指出,敦煌研究院建院70多年来,几代敦煌学人以敦煌石窟为研究主体,同时也长期在思考着:如何将敦煌石窟的研究放在丝绸之路广阔的背景中进行再认识,追述其传播过程和渊源。过去因为主观、客观的限制,相关方面的学术研究虽然被暂时搁置,却始终不曾放弃。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这一学术研究的推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敦煌研究院由此组成学术考察团远赴中亚,与国际学者协同合作举办多次学术培训班,为今后能持续进行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人才队伍。最后,张先堂提到,期待研究班的主讲人发挥出自身的学术优势,学员们积极学习、培养关于丝绸之路和敦煌学的学术兴趣,双方教学互长,营造热烈的学术氛围。
 
 
赵声良副院长进行首场讲座
 
    开班仪式后,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研究馆员作了题为《巴米扬与敦煌美术比较研究——文化的传播与选择》的首场专题讲座,学员们反响热烈、提问积极,赵声良先生分别就学员们关于敦煌阙形龛、忍冬纹图像的溯源、花绳的定名与比较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
 
    早在公元7世纪初,中国家喻户晓的玄奘法师,就曾在前往印度求经途中路过阿富汗的巴米扬山谷,并在《大唐西域记》中留下了宝贵的记载。古代的巴米扬,是犍陀罗僧人、商人循迹丝绸之路通往中亚和中国的始发站,也是中亚、中国商人进入印巴次大陆的最后一站,它不仅是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也是佛教中心。龟兹石窟群处在葱岭以西的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和中国新疆以东诸石窟群之间,不仅保存着古代佛教艺术在中国新疆形成、发展和流传演变的清晰脉络,而且对于中国佛教史、美术史、美学理论和古龟兹的社会、历史、经济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特殊的价值。敦煌同样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敦煌石窟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如今随着中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这三座历史名城和佛教艺术宝库,以学术交流方式在历史长河中再次产生了新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