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解析敦煌石窟艺术的创新佳作——阅读《图说敦煌二五四窟》感言

时间:2018-04-26 11:05: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柴剑虹 点击:


笔者涉足敦煌学研究三十多年,期间阅读过为数不少的介绍、研究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出版物,无论是图籍、图文并茂的知识性普及读物,还是阐述研究心得的学术论著,在均不乏收获的同时,总不免感觉有所缺憾——即敦煌学是涉及历史学、文献学、艺术学、社会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问,如何既能拓展学术视野,又融会贯通、细致入微地在一本著作中呈现出它的品质特性,还是相当欠缺的。最近,三联书店出版了《图说敦煌二五四窟》一书,捧读之际,眼界豁然开朗,深感陈海涛、陈琦二位著者为读者奉献了一本解析敦煌石窟艺术的创新佳作。

创修于5世纪下半叶北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54窟,是一座有代表性的禅修窟,其中最著名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释迦降魔成道本生故事壁画,一直是瞻拜大众和佛教艺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珍贵图像,对它们的内容诠释与美术研究也已广为人知,如何写出新意颇有难度。作为多年来倾心于敦煌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本书作者,则希冀于在清晰铺陈该洞窟开凿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从细述(图说)壁画入手,通过一个典型个案的剖析,对石窟的营建与构思做整体解读,使读者能深层次地领略图像创作体现的虔诚精神与哲学、美学理念,真切感悟一千多年前石窟艺术创造者的高超技艺与匠心。与我们习见的“图说”书不同,作者对三铺本生故事壁画的解析,并非局限于对历史图像本身的客观展示,对其内容、结构、风格做一般性陈述,而是配以他们精心临摹的大量线描图,指引读者进而去关注图中关键性的局部与细节,尤其是既结合魏晋时期文艺美学对于目光与神思的关注,去领悟创作者的心灵体悟,又自觉运用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笔势、气势、情势等特色理论,精辟地归纳出这些壁画图像创作中“势”的运行、相合及抗衡,从而体现出可以统领与驾驭文学艺术作品的“风骨”,将佛教义理与画师匠心及情感完美地融合在画作之中。不仅如此,作者还将研究的视角拓展到印度、日本以及我国新疆与中原地区,也包括莫高窟其他洞窟同类题材的图像,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指出敦煌石窟艺术风格的典型特征。例如,书中经过对我国新疆喀喇沙尔、克孜尔、库木吐喇以及日本奈良等窟寺中舍身饲虎图像的比较引证,对印度阿旃陀与犍陀罗地区石窟中尸毗王形象的描述,对254窟降魔成道壁画中四类40余个魔众形象的一一展示与分析,准确地指出这些题材与图像沿着佛教东传的路线进入西域、敦煌、中原,经过辐射、回流,在审美、技巧等方面均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以致更多地吸取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元素,来更好地面向在丝路咽喉地区朝拜的多民族信众。

更让我感到钦服的,是作者在做这些细致入微的图像分析的同时,并不回避敦煌石窟的宣教功能,而是专列一章,将包括千佛、天宫伎乐、图案在内的壁画、彩塑佛像与洞窟中心塔柱、佛龛、藻井等建筑形制合为一体,来阐述洞窟的“禅观精神”。作者运用了现代心理学的知识,指出:“254窟的整窟图像与精神系统,与禅观的修行仪轨有很大的关联。”“前来礼拜的信众则在洞窟中抱持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努力精进观想,寻求突破,以期领会更高层次的生命状态。”毋庸讳言,民众信仰的升华,是国泰民安的一种保障。作者认为254窟所承载的佛教宇宙观和世界观,对于今天的观众而言,依然明晰且引人遐思。我想,作者是在整体洞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经过了认真而长期的思辨后,才得出了这个有启示作用的结论。而这样的判断,确实超越了一般的知识性介绍,当然也区别于普通的教义与仪轨宣传,这在其他图说敦煌石窟的书中,实属罕见。

我一贯主张,必须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本书之所以称得上是创新佳作,除了在叙述语言、图像分析的学术意义上多有创新外,也在于它善于从前人及当代学人的学术成果中汲取营养,在广泛引述中外多学科的学术著述上,做得十分严谨。全书近80处注释、几百幅图的说明文字,都准确、规范,理解无误,详略得当,真正做到了与正文相得益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衷心期盼从敦煌研究院飞出的这一只引人瞩目的“小雀”,能为我们迎来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百花烂漫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