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胡汉服饰的融合(一)汉化官服与重装铠甲

类别:敦煌史地 时间:2015-10-29 10:04:43 来源: 作者: 点击:

丝绸之路上的服饰画廊 

素有“衣冠王国”美誉的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保存了丰富而珍贵的中古时代服饰图像和资料,从北朝至宋元,时代跨越千年。可以说任何一本研究中国服饰史著作的图像资料列举都离不开敦煌石窟。敦煌石窟的服饰图像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供养人服饰。供养人就是开窟造像的捐资人。莫高窟现存供养人画像9000余身,其服饰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衣着风貌,又能从服饰中看出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流融合的侧影; 

第二类是故事画、经变画、史迹画中世俗人物的服饰,这类壁画的内容涉及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所以比供养人服饰涉及的范围更为广阔,更贴近真实生活。

第三类是佛国人物的服饰。这类服饰来源于生活,又超越了生活。体现出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是现实与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的产物。

敦煌石窟的服饰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积淀丰厚、异彩纷呈、绚丽夺目的宝库,但是,由于西域各国、各民族迁徙无常,这里成为历史上民族成分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各国服饰在西域这一东西文化的大熔炉中,都经历了很大的融合和改变。加之各种文字记载的文献十分匮乏,又有东西、古今语言和文字的障碍,以及敦煌壁画多有模糊或残损等等因素,为今天辨别和确定各类人物的服饰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留下很多疑问和遗憾。

我们挑选出敦煌石窟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一些服饰图像,陆续呈现给大家,供感兴趣的朋友们欣赏和参考。

胡汉服饰融合的浪潮

十六国、北朝(公元366—581)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间,中国处于南北对峙的战乱年代,南方为汉族政权控制,北方则是少数民族政权更迭的地区。敦煌地处西北,自古就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汉代形成以汉族居民为主体的人口结构。在五胡十六国的二百七十多年间,又先后归属诸多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居民成分更加复杂,文化更加多元化。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对敦煌影响很大,从公元366年莫高窟建窟到公元589年北朝结束,敦煌壁画中胡服与汉装并行,汉人以胡服为时尚,胡人又以汉装为潮流,构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主旋律。其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无论是胡族还是汉族官员,正式官服都仿效汉装,流行曲领横颈,宽袍大袖;贵族和文人的服装则追求洒脱不凡的魏晋风度;妇女的服装也仿效江南贵妇,流行曲裾绕襟,飞髾(shāo)飘动。 

第二,西域少数民族服饰所带有的异域风采,潜移默化地丰富了汉族服饰的元素,为隋唐服饰多元化奠定基础。适应游牧民族骑马狩猎的胡服盛行,上自官员、下至士庶均以袴褶为常服。头戴笼冠,腰系蹀躞(dié xiè)带,脚穿靴子,无不反映出胡服紧身窄袖,便于骑射的特色。 

第三,与当时的中原比较,敦煌壁画中服饰的整体风格,保留了当地的朴实无华的风格。即使王公贵族的服装,也都单色搭配,少有图案花纹。当然,壁画绘制比较简单,也是服饰中少有花纹的原因之一。

贵族长者

北魏 莫高窟第257窟 南壁

北魏统治者大力倡导汉服,佛经故事画中的贵族长者头戴合欢帽,着交领宽袖袍服,腰束带,是典型的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