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敦煌研究院第59期“敦煌读书班”简讯

时间:2019-12-10 16:47:23 来源:人文研究部 丨 作者:敦煌研究院第59期“敦煌读书班”简讯 点击:

  

2019年12月6日下午,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第59期“敦煌读书班”在兰州院部一楼敦煌文献研究所阅览室举办。读书班负责人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读书班一以贯之的宗旨,即通过讲座的形式倾听不同意见,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和修改建议,更欢迎补充新材料与新视角,以期获得教学相长之效。本期读书班由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贺卫光教授、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祁晓庆副研究员、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郭俊叶研究员主持并评议。


A1.jpg


西北民族大学贺卫光教授


A2.jpg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祁晓庆副研究员


A3.jpg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郭俊叶研究员


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阿布都外力·克热木教授(习称阿克教授)、长治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齐小艳副教授、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博士后程嘉静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从民间文学看撒拉族萨满教崇拜的历史痕迹》《两汉之际粟特钱币问题探讨》《辽朝八大灵塔与敦煌八塔变之比较研究》的报告。


A4.jpg


西北民族大学阿布都外力·克热木教授


阿克教授主要从撒拉族民间文学中的各种崇拜、撒拉族民间文学特点讲述了萨满教在撒拉族民间文学中的历史痕迹。阿克教授以撒拉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民间叙事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崇拜、树崇拜、动物图腾崇拜和灵魂崇拜等民间信仰,指出了民间文学中的萨满教信仰痕迹。撒拉族民间叙事文学保留了古老口头传统,与汉族、回族、藏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民族语言上形成了以阿尔泰语系语法结构为主的、以多种语言借词融合为辅的语言特征,这是就民间口承叙事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一文学语言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在讲述撒拉族的民间文学之前首先介绍了撒拉族的基本情况,使大家了解到撒拉族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撒拉族是以天地万物及自然现象为自然崇拜的一个民族。


撒拉族民间文学指的是采用韵文或散文形式讲述故事的文学类型。撒拉族民间文学包括民歌、撒拉族叙事歌、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内容。日月星的崇拜山水土崇拜树神崇拜动物神话萨满教信仰的万物有灵观念在撒拉族民间文学中得以体现。在撒拉族民间文学中,鸽子、天鹅、乌鸦、鹰和云雀等鸟类往往描述成有灵魂的禽类,他们会说话,能暗示未来,会变形,帮助主人公完成艰巨的任务等。撒拉族不仅认为动植物有精灵,而且还有相信生魂、游魂和转生魂等三种灵魂。(生魂是人和动物健在期间附身的灵魂。游魂是人或动物人睡觉之时或被吓到之时分离躯体之后到处游荡的灵魂。转生魂是人或动物死去后重新获得新生能力的灵魂)。撒拉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少数民族,其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其中,民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民间叙事诗也较多,其中文学特征十分鲜明。


撒拉族民间叙事诗具有浓厚的口头性特点主要特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口头程式特点。如:“三月又不是三月三”“四月又不是四月四”“五月又不是五月五”“六月又不是六月六”……等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是典型的口头程式句法。“坐在山腰上的是什么人?”,撒拉语里“Dag bälin山腰+dä上 oltur+坐ghan过的 kandak什么样的 bir一 kiši人?”。汉语是以主谓宾句法结构为主的独立语,按次序来组合句子。撒拉语则以主谓宾句法结构为主的黏着语,按词语演变来构成句子。其二,口头诗学结构特点。撒拉族民间叙事歌在诗段、诗行和韵律等诸方面都有一定的结构特征。撒拉族主要四个或五个诗行为一段的基本诗歌结构。如叙事歌《曼苏日》中,主要以五行为一个诗段。有些叙事歌采用自由诗形式构成的,如《韩二哥》中,以五、六、七、八、甚至更多诗行独立诗段,这说明撒拉族民间艺人根据演唱需求和便利自由解决诗行和诗歌结构问题。


撒拉族韵律也是以脚韵或尾韵为主。音乐美是撒拉族民族音乐特征的重要因素。撒拉族民歌中最具民族风格和特征的旋律形态,一是以两个三度关系构成的核心腔体,即小三度加小三度。二是旋律下行时构成的“二四二”结构,即大二度加纯四度再加大二度。撒拉族民歌曲体中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单乐句反复体,还有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双乐句和多乐句变化反复体结构。三是绘画美则是撒拉族诗歌和民间叙事诗以形象的事物或风景来表达内心情感。撒拉族有语言,但没有文字,因此,他们口传文学是一个最为主要的文学类型。在长期创作、传承和传播过程中,撒拉族民间叙事文学形成了独特的口传性特点。


A5.jpg


长治学院副教授齐小艳博士


齐小艳教授认为两汉时期粟特受到大月氏人、早期贵霜帝国的控制和影响,大月氏人接受了当地已有文化,是先进文明影响作用的一种反映;两汉之际粟特的希腊式仿造币形制、特征均有显著变化,重量减轻,铸造粗糙,但依然属于希腊式钱币范畴。相比巴克特利亚大月氏人对欧克拉提德钱币的模仿,粟特的钱币属于对希腊式仿造币的再仿造,而这也正是粟特希腊化程度低于巴克特里亚希腊化程度的表现之一。粟特地区位于丝绸之路中段,连接着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往来,但张骞出使西域之际的粟特主要以地方经济为主,这一时期的钱币以服务于地方贸易为主。三大铸币中心位于丝绸之路中段的重要地位,说明这些地方曾经也是希腊人活动较为频繁之地,是希腊化文明与丝路文明汇聚之地。


目前国际学界将粟特钱币划分为“东粟特”、“西粟特”和“南粟特”三大中心,即汉文史料记载的康国、安国、史国及其周边诸国。从公元前3世纪初开始,粟特人开始独立铸造钱币,当地曾出现了大量希腊式钱币,粟特诸国大规模的铸币就是对流通于此地希腊式钱币进行的仿造。东粟特以撒马尔罕为中心,主要仿制塞琉古王朝安条克钱币,西粟特以布拉哈为中心,主要仿制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欧泰德穆斯钱币,南粟特以渴石为中心,主要仿制亚历山大钱币。尽管钱币正背面图像,铭文、重量等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一系列的仿造币均属于希腊式铸币体系的范畴。


首先是钱币的定性问题,齐教授将其与大夏钱币进行了相关比较,认为巴克特里亚王朝时期的钱币比粟特铸造的仿希腊币更为精美,认为大夏的钱币是直接仿造于希腊式的钱币,而粟特币则是对希腊式仿造币的再仿造。粟特地区没有出现统一的货币体系,而是一直模仿外来统治民族或影响较强国家的钱币,进行当地钱币的铸造。大月氏人在巴克特里亚的钱币主要是以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欧克拉提德和赫利奥克勒斯一世钱币为原型进行了仿造,欧克拉提德钱币是主要的原型,具体包括萨帕德比泽斯钱币、阿尔塞勒斯钱币和帕贝斯钱币。相比而言,粟特的大月氏人钱币是希腊式仿造币的再仿造。在大月氏—贵霜王朝统治时期,尽管希腊人在粟特的统治已经结束,但是粟特诸国依然延续了希腊式仿造币传统,继续对希腊式仿造币进行再仿造。之后又受到萨珊波斯、嚈哒人、突厥人、中国唐朝的控制和影响。与政治历史进程相一致的是,粟特诸国钱币经历了从希腊式仿造币、希腊式仿造币的再仿造到萨珊波斯仿造币和中国式仿造币的演变。其次是钱币文化特征及其延续与铸币功能方面,据美国钱币学会对大月氏人钱币在中亚分布情况的划分来看,这些钱币主要分布在巴克特里亚和伊朗东部、铁尔梅兹、卡菲尔尼甘河、粟特和苏尔汗河一带。Zeno.ru东方钱币数据库大月氏人在阿姆河两岸铸造钱币的主要是:阿格兹勒斯、萨帕德比泽斯、弗赛格哈雷斯、希尔科德斯、阿诗塔姆、帕贝斯等部族。康国钱币从安条克一世仿造币演变为阿诗塔姆钱币,安国钱币从欧泰德姆斯仿造币演变为希尔科德王钱币;史国钱币从亚历山大仿造币演变为弗赛格哈雷斯币。这种钱币特征也是不断变化,以康国为例,正面出现了简化的字母取代国王头像,背面的弓箭手形象也逐渐模糊甚至轮廓化。


最后齐小艳教授根据这些推理提出了一些思考,根据解读钱币上国王名字以及部族,是否可以与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高附对应?进一步探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和之际粟特本土经济?结合文献、考古、钱币,探讨希腊化文化的东传途径与机制。


A6.jpg


敦煌研究院博士后/赤峰学院副教授程嘉静博士


程嘉静博士以敦煌莫高窟76窟、榆林窟第3窟及东千佛洞第5窟为例,通过对二者的来源及其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分析,认为辽代八大灵塔信仰在造像上受到当时的吴越阿育王塔崇拜的影响,有别于敦煌的八塔变。通过辽朝八大灵塔的经典依据、敦煌地区八塔变的源流、辽朝八大灵塔信仰和敦煌八塔变之比较三方面对辽朝八大灵塔与敦煌八塔变进行了讲述。


辽代八塔信仰所依经典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此说由鸟居龙藏首先提出。诸如辽中京大明塔(即感圣寺佛舍利塔)、朝阳北塔和兴城白塔上所刻八塔名称与次序均遵循此经,和敦煌八塔变在内容上是有区别的,说明二者所依据的经典不同。


八塔信仰源于释迦牟尼涅槃后,其舍利被八分,各国相继建塔以供奉这些佛祖舍利。最初的建塔之地成为八大圣地的雏形,八塔的信仰由此而逐步盛行。辽朝的八大灵塔是指是浮雕于辽塔之上的八个小塔,有些刻于主尊的两侧或是其两个胁侍之侧,以朝阳北塔为代表;有些刻于大塔的八个转角,起到倚柱的作用,以辽中京大明塔为代表,而兴城峪白塔虽然转角处没有塔的形状,但却标记了塔的名称,也属于此类;有些则是刻于直灵窗或门两侧,以庆州白塔为代表。八大灵塔密檐式塔最多,还有经幢式塔及方塔或小塔碑。而敦煌地区的八塔则是以八塔变的形式出现的。包括莫高窟76窟、榆林窟3窟东千佛洞5窟及五个庙1窟。诸如辽中京大明塔(即感圣寺佛舍利塔)、朝阳北塔和兴城白塔上所刻八塔名称与次序均遵循此经,和敦煌八塔变在内容上是有区别的,说明二者所依据的经典不同。敦煌地区同时期的八塔变主要有敦煌莫高窟76窟东壁(、榆林窟第3窟东壁、东千佛洞第5窟北壁。莫高窟76窟八塔变壁画位于东壁,上画飞天十身,窟门上画七宝,两侧为八塔变壁画中的第一、三、五、七塔,窟门两侧为第二、四、六、八塔。


程嘉静博士认为敦煌地区的八塔变主要是通过壁画的形式展示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有别于辽代只雕刻塔和塔名的形式,并且敦煌地区八塔变并没有辽朝那么流行,目前所知仅敦煌76窟、榆林窟3窟及东千佛洞5窟绘有八塔变的图像,可谓凤毛麟角。由于敦煌76窟绘制是在宋代,因而学界基本认为其是在宋代频繁求取插图梵文贝叶经的热潮中出现的产物。而印度八塔变檫擦或其他微型携带品的影响力则是非常大。


A7.jpg


在发言结束主持人进行评议后,众人纷纷就关注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大家争相发言,讨论热烈,气氛活跃。由于事先已将论文资料挂在QQ读书群中,可事先阅读,再与讲演结合,故大家在发言时思路清晰、表述明确,同时给予了听众充分的讨论空间,大家或提问,或批评,或质疑,或提供补充资料,取得了良好的研讨效果。


贺卫光教授点评阿克教授的报告时提出,撒拉族与裕固族许多民间文学中的神话相似,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认识,我们除了对其文化基因的认识,还应该有别的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基因文化在少数民族中也应有。在此期间,阿克教授播放了相关撒拉族的汉语歌曲,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在聆听撒拉族音乐的同时,对阿克教授的报告展开了激烈讨论,杨富学研究员提出,撒拉族的转生魂类似于佛教的生死轮回,这种观念其实在伊朗(尤其是拜火教)早就存在,而撒拉族的族源可追溯至中亚撒马尔罕地区,那么,撒拉族的转生魂与伊朗拜火教、印度佛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颇值得研究。


针对齐小艳教授的报告,大家对粟特钱币相关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有学者提出钱币做为税收的一个方式,是否就是不同时期的钱币代表着粟特人、月氏人与大夏的王权的标志等,齐小艳博士指出这涉及到铸币的功能问题,粟特人的钱币流向不限于本土,首要功能是政治方面的。针对齐小艳教授提出粟特钱币所见五翖侯(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高附)问题,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米小强博士指出,在敦煌悬泉置发现的汉简中有“大月氏双靡翖侯”“大月氏休密翖侯”字样。学界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贵霜翖侯来自大夏,从上引二简看,贵霜五翖侯乃大月氏称号无疑。


程嘉静博士的报告也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可供参考的意见。


参加本期读书班的除了各位专家学者之外,尚有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城市学院、云南大学、甘南民族师范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及社会人士共50余人参加了读书班活动。杨富学教授强调,读书班积极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大家要多思考,敢提问,善批评,勇于接受不同意见,这样才能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