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开窟篇——回响千年的一声锤音

类别:新闻公告 时间:2016-09-05 10:15:35 来源:敦煌研究院 作者:施秀萍 点击:


 
导语: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于9月20日在敦煌开幕。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代表,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被誉为文化的圣殿。到公元2016年,这座文化圣殿已经1650“周岁”了。从今日起,甘肃日报推出“不老的敦煌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系列报道,分开窟、营建、发现、看守、基础保护、窟体保护、环境保护、本体保护、开放、矛盾、传播、数字、临摹、回归共14个篇章,梳理莫高窟走过的跌宕起伏的千年岁月,触摸文化瑰宝来之不易、存之亦艰的历史辙痕。同时喜迎首届文博会的召开,为各方文化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氛围。稿件采写过程中得到敦煌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题记:似是偶然,但若放在历史长河去看,一切都是必然的。
 
   公元2016年,农历丙申年。以灿烂丰富的壁画和多姿多彩的彩塑闻名于世的莫高窟已经走过1650个年头了。
 
   1650年,岁月漫漫,莫高窟静静伫立在大西北的戈壁深处,貌似闲“看”云卷云舒,实则以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诠释着岁月的沧桑巨变——
 
   1650年,该是有多不容易啊!
 
   初创,公元366年的开窟鼻祖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的一天,敦煌鸣沙山东麓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那是莫高窟开崖建窟的第一声锤音。
 
   发出这声回响千年锤音的人,正是被誉为莫高窟创始人的乐僔。
 
   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记载:“莫高窟者,厥初,前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戒行空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
 
   这段文字详细记载了先乐僔、后法良,这两位不知何方人氏、生卒时间的僧人先后开凿莫高窟的真实历史,两人也被一同尊为莫高窟的开窟鼻祖。此外,据五代敦煌写本《沙州城土境》记莫高窟“永和八年癸丑岁创建窟”,即公元352年创建莫高窟;而西晋《莫高窟记》谓:“敦煌名士晋司空索靖在莫高窟题壁号‘仙崖寺’”,又意味着莫高窟创建在公元290年左右。
 
 
                              唐咸通六年(865)撰写的《莫高窟记》-敦煌藏经洞出土-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虽有不同记载,但业内一般公认公元366年为莫高窟最初创建年代。可惜“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初创期的洞窟已不可考,现存最早的洞窟是公元430年左右的北凉时期修建的。”“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在《漫话敦煌》一文中这样写道,憾惜之意甚浓。
 
   或许,潜心修佛的乐僔不曾想到,他这一凿,竟雕刻出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他这一凿,竟创造了一个流经千年的文化圣殿。
 
   据载,自乐僔、法良之后,笃信佛教的东阳王元荣与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古称之一)刺史,又各修一大窟。
 
   此后,莫高窟的开窟造像兴盛起来,山麓断崖上凿壁开窟的声音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10个朝代、1000年绵延不绝,无数后来者在前临宕泉河、东向三危山的鸣沙山东麓长1680米、高15至30米的南北两区断崖上,鳞次栉比地开凿了各种洞窟。其中,存有塑像、壁画的洞窟多集中在南区,为古代僧侣信众礼佛的场所,现存洞窟492个,塑像2000余尊,壁画4.5万平方米以及木构建筑5座;北区则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有洞窟遗址243个。
 
   如今,莫高窟以一个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艺术宝藏、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尤其是千姿百态的精美彩塑、灿烂丰富的灵动壁画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背景,丝路重镇酝酿艺术沃土
 
    敦煌,中国西部一个很小的城镇,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却在一千多年前就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石窟群,盛开出莫高窟这一朵怒放的艺术奇葩,闪耀了千年,璀璨了世界。
 
    种植、浇灌这多艺术奇葩的是僧人、是供养人、是无数无名画工,更是——历史这位“巨人”。
 
    “乐僔在三危山开窟看起来是偶然的,实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说,要了解莫高窟,就应对敦煌历史好好作一番考察。
 
 
                                      莫高窟面对的三危山在上古神话中就是神仙所在
 
   据考古研究,敦煌的历史可上溯至4000年前的夏代,战国至秦,瓜州一带居住着塞种人、乌孙人和月氏人,后来,月氏人逐渐强大,打败乌孙人,赶走塞种人;西汉初年,居住在蒙古高原的匈奴又强大起来,将月氏人征服后分别迁移至中亚(大月氏)和祁连山一带(小月氏);期间,汉高祖刘邦或和亲、或以金银布帛换取边境安宁。
 
至汉武帝时代,渐次强大的汉朝改和亲政策为抗击匈奴战略,一面派遣张骞出师西域寻找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一面以一系列军事打击占领河西走廊。公元前111年,汉朝在河西走廊的四个行政区设置完成,它们是张掖、武威、酒泉、敦煌“河西四郡”,敦煌之名得以问世;并在敦煌城西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敦煌,由此成为中国西面的门户。
 
 
                         公元前116-公元前105年,汉王朝修筑酒泉至玉门关之间的长城,玉门关也随之设立
 
   张骞虽未达到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的,但在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15年,先后两次出师西域的壮举,却成为丝绸之路的“凿空之旅”。
 
   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繁荣,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敦煌在经济上取得飞速发展。至西汉末年,敦煌管辖六县人口已达3.8万多人,生活富足,社会稳定,成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与此同时,敦煌地方文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期。
 
   东汉末年,敦煌郡渊泉人、名将张奂拒绝董卓征辟,隐居乡里,在敦煌收弟子千人,著《尚书记难》。其子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张芝姐姐的孙子索靖亦受张芝影响,长于章草。
 
    三国至两晋时期,中原战乱不休,敦煌却在安定的气氛中继续发展着传统文化。宋纤、索袭、郭瑀等历史上有名的“硕德名儒”,大多在此隐居讲学,授徒百千人。
 
   晋王朝退守东南,前后出现十六个国家,史称“十六国”,河西一带则经历“五凉”。其中,西凉政权是建立在敦煌的汉族政权,标志早期敦煌政治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公元400年,相传是汉将军李广第十六代孙李暠以敦煌为首都建立了西凉王国。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李暠广招英杰、兴办教育,至“郡大众殷,制御西域,管辖万里”;李暠去世后,继位的李歆刚愎自用终败于北凉;其弟李恂坚守敦煌,北凉王沮渠蒙用党河水灌城,攻陷后又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从此,敦煌元气大伤,一片萧条。
 
   “古代敦煌就像现代的深圳一样。”著名敦煌学者王惠民告诉记者,古代敦煌,位于东西交通的要冲,西行求法与东来传教的僧侣多经于此,或讲经说法,或作短暂停留,使其成为我国最早接触佛教的地方,至公元4世纪,就已是“村坞相属,多有寺塔”了。
 
     早在魏正始年间(240-249),月氏人竺法护就在敦煌出家,从罽宾文人和龟兹使节处得到一些梵文佛经,在敦煌、长安、洛阳等地名声鹊起,跟随他的僧徒达1000多人。后,其弟子竺法乘、敦煌人于法兰、于道邃等高僧兴建寺庙,为大众说法。
 
   在这种大环境和这样的佛教氛围中,内地高僧来到敦煌开凿洞窟修行,莫高窟应运而生。
 
   价值,永远翻不完的百科全书
 
   对于很多人来讲,莫高窟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
 
   但有一句话,很适合莫高窟——我们的价值,不在于我们获得了什么,而在于我们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什么。
 
   “内容决定价值。”赵声良告诉记者,莫高窟的魅力来自洞窟里精美绝伦的彩塑、壁画以及其反映的多姿多彩的佛国世界,还有洞窟投射出的厚重历史。
 
    走进洞窟,就明白了。
 
 
                                             莫高窟第445窟-弥勒经变-嫁娶图-盛唐
 
开凿于盛唐的第445窟北壁下侧壁画中有一幅根据经文“女子五百岁出嫁”描绘的婚礼图:途中宅第门外设帷帐及“青庐”,帐内宾客对坐宴饮,帐前正举行婚礼,新郎五体投地跪拜宾客,新娘盛装,傧相侧立于旁,侍婢往来忙碌,舞者闻乐起舞.......生动展示了北方地区的婚礼场面和行礼时男拜女揖的习俗。
 
可为何女子五百岁才出嫁呢?
 
“隋唐时期,中国人觉得从印度传来的‘累世修行’有些无望,便开始渐渐流行‘净土思想’。”赵声良解释道,为了吸引更多信众,此时的佛国极乐世界降低门槛,不用“舍身饲虎”,更不用“累世修行”,佛国世界金砖铺地,树上生衣,不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还由龙王喷雨,夜叉鬼打扫,什么也不用干,只管听音乐看舞蹈,想吃什么吃什么,人的寿命长达八万四千岁,女人则五百岁出嫁。
 
又为何结婚没有洞房,只有“青庐”?
 
“壁画描绘的婚礼风俗与历史文献记载的现实情况非常吻合。”赵声良接着解释道,这一时期,婚嫁沿袭了游牧民族的老习惯,婚礼要在搭建的帐篷即“青庐”中举行,因武则天唐朝女人地位比较高,实行男拜女不拜的习俗,“所以,壁画描绘为男跪女立。”
 
这只是一个洞窟里壁画一角展现的内容,4.5万平方米壁画该有多少浩瀚的内容告诉我们啊:帝王将相、民族关系、使者朝会、商旅往来、生产劳动、风俗礼仪、婚丧嫁娶、耕作扶桑、行船驾车、屠宰涉猎、洒扫宴饮、音乐舞蹈、衣冠服饰、天文地理、医药科技等等,莫高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更是一座宝贵的历史形象资料陈列馆,正如樊锦诗所说;“敦煌是永远读不完的,无论你读书万卷还是学富五车,在敦煌面前,你永远是个才疏学浅的小后生。”
 
“莫高窟更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王惠民说,十多个朝代,一千多年的营建,世界上再没有一处文化遗产延续这么长的时期,而且每个时期都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遗存,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都是独一无二又无与伦比的。他感叹道:“你说,价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