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

联系我们

地  址:兰州市南滨河东路522号

邮政编码:730030

电  话:0931-8866013

传  真:0931-8415026

电子邮箱:dhyj1983@163.com

印  刷:兰州新华印刷厂

国内发行:兰州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

北京399邮箱

学界动态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 学界动态 >

我院“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继续开讲

时间:2020-11-17 12:04:01 来源:敦煌学信息中心 作者: 文/侯莉莎 图/王佳 点击:


2020年11月11-13日,应敦煌研究院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沙武田教授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责任鉴定员刘建华研究员前来莫高窟考察与讲学,并先后为我院研究者作了专题性的丝路文化艺术讲座。本次“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系列讲座”共五场,由我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科研管理处、佛学研究中心和敦煌学信息中心联合主办,分别由张先堂副院长、张元林研究员和李国副研究员主持。我院考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陈列中心、接待部、敦煌学信息中心、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科研管理处、佛学研究中心等部门的50余位研究人员以及部分访问学者参加了讲座。


L1.jpg


11月11日上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首先为我们带来题为《“反弹琵琶”:敦煌壁画舞姿艺术形象来源考》的讲座。他通过对三个6-9世纪留存的“反弹琵琶”艺术形象,即唐长安贞顺皇后(武惠妃)石椁上的“反弹琵琶”、拉萨大昭寺吐蕃银壶上的“反弹琵琶”和敦煌莫高窟中唐壁画中的“反弹琵琶”进行释读、考证与比较分析,得出“反弹琵琶图像最早出现在开元二十五年贞顺皇后石椁上”的结论。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反弹琵琶”艺术造型从长安到吐蕃再到敦煌,由长安宫廷乐舞风貌到敦煌佛窟净土歌舞景象,从京城皇家艺术画师传播到河西佛教艺术画匠手中,其人物形象从胡人到汉人,由男性变为女性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与发展都与饱含着中西文明交流的丝绸之路脉动密切相关,而“反弹琵琶”形象作为一种艺术互动的媒介,不仅记录了不同艺术间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流传过程,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多形式多角度交流互通的见证。


L2.jpg


11日下午首先由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同时也是我院特聘研究员沙武田教授开讲。在题为《回鹘王、西夏王还是其他——敦煌石窟回鹘装王供养像的问题》的讲座中,沙教授以最近学界的讨论热点“以莫高窟第409窟回鹘装王像为代表的一类供养像”作为切入点,从学界对敦煌石窟回鹘装王和王妃供养像的疑问、洞窟整体重绘引发的思考、沙州回鹘敦煌郡王曹贤顺的回鹘色彩、曹贤顺供养像推论及西夏王说和回鹘王说辨析等五个方面,结合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伯孜克里克石窟等同时期洞窟中的供养人画像,对首次提出的“归义军最后一位节度使曹贤顺供养像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梳理、分析和讨论。沙教授的分析与研究为我们解决“曹氏归义军晚期与沙州回鹘洞窟及其与西夏洞窟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可行的出路,同时也启发我们:学术问题就是在不断地思考和研究中逐步推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虽然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但是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全新的认识。


L3.JPG


11日下午的第二场讲座继续由葛承雍教授主讲,这一讲的题目为《从牵狮人、骑狮人到驭狮人——敦煌与长安图像样式的脉动》。作为《“反弹琵琶”:敦煌壁画舞姿艺术形象来源考》的姊妹篇,葛教授把“象征政治与宗教权威的猛兽”——狮子作为对象,以图为证,讲述了狮子造型艺术由西向东的创作与传播,以及“从牵狮人到骑狮人再到驭狮人”这样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变化与发展。狮子形象在世界宗教和文化中的互动与演变,不仅诞生出了狮子形象的丰富与多样,而且透出了人类美感在宗教和文化互动中的特有规律。葛教授从小处入手、大处着眼,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同时在治学方法上也对我们有所启迪。


L4.jpg


最后两场讲座都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责任鉴定员刘建华研究员主讲,第一场讲座题为《菩提花开 冀地独秀——河北地区四至六世纪佛教造像艺术的繁荣与传播》,以金铜造像为主,刘老师从河北地区早期佛教造像的出现、佛教信仰与造像制作的中心地区、造像风格及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与交融,以及河北地区与东北亚地区佛教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四至六世纪这一时期佛教艺术的发展、繁荣与传播。在公元三世纪末至四世纪(即十六国时期)河北佛教造像主要呈现出浓郁的古印度犍陀罗造像艺术风格;五世纪以来,河北佛教信仰与造像艺术则以河北古中山和邺城地区为中心,继承发扬又兼收并蓄,同时也对其他地区的佛教造像产生一定的影响。


L5.jpg


刘建华老师的第二场讲座《菩提花开 一枝独秀——北朝至唐代河北白石佛教造像艺术》,系统梳理了河北地区考古发掘出土的白石造像,分白石造像的分布范围与现存量、白石造像石料来源、白石造像艺术的起始、发展、繁荣与衰落和具有重要文史价值的纪年白石造像等四部分进行讲解,并就一些重要问题展开论述,同时配以丰富且精美的造像图片,为我院学者和院外听众奉献了一场视觉及学术思想的盛宴。2016年,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捐赠北齐天保七年(556年)赵郡王高睿敬造白石释迦牟尼佛首,使身首分离二十年的释迦牟尼佛像金身合璧。刘老师因早期对高睿造像的深入研究,而在促成此盛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刘老师讲起此事的细节,让在场的听众敬佩与动容,同时也更深刻感受到刘老师浓厚的学者风范,体会到强大的学术力量。


L6.jpg


在每场讲座结束之后,主讲人都与我院学者和院外听众进行了互动与交流,对大家所提问题给予了耐心与细致的解答。这五场讲座图文并茂、生动精彩且信息量巨大,一方面扩展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推动了我院丝绸之路与敦煌艺术的比较研究,另一方面三位教授深厚扎实的学术造诣和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钻研精神,也对我们有深刻启发,值得我们学习。